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比较
一、
与“三星”手机所提供“笔画”输入法之比较
“三星”新型手机(如SGH—800C)所提供之笔画输入法(以下简称该输入法)具有规则极简单、易学易用、几乎不必记忆的优点。但该输入法顺序取字的各笔画,因而平均击键次数太多,且遇到前面有歧义的笔画或笔顺时,对一个笔画数较多的字来说,该输入法显的无能为力。如“霞”、“鲫”、“指”、“车”旁者……
本发明的输入法具有平均击键次数少、几乎无难字、重码率适中的优点。其它优点同上。
二、与“王码五笔画”输入法之比较
“王码五笔画”汉字输入法与三星手机所提供“笔画”输入法除以下一点不同外,余全同。即取字的前四及末一笔作为编码与之不同。但这样重码太严重。因其可用编码空间只有55=3125,而汉字同偏旁部首者很多,就是说这些字前四码一样,只有最后一码加以区分。对于如前四码为2511或2512的字,重码率一百个以上者很多。可见其有效编码空间更小——不足400,如此表达6763个GB汉字或两万余GBK汉字,重码严重性不言而喻。故该输入法不够理想,只能辅助查找一些简单的字。
本发明之输入法可用编码空间为95=59049,对GB2312汉字基本集有效编码空间为3750,因而重码分布相当理想。对词编码可进一步增加有效编码空间,从而减少击键次数,还可扩充到GBK大字符集对2万余汉字编码。故本发明真正适合于计算机进行汉字处理。
三、
与“汉字九笔画编码的编排方法”(专利#9811412)之比较
该法具有与本发明“易学、易用、易记”相同的优点。但存在以下不足(与本发明比较):
(A)
该法将折笔分为“左钩”、“右钩”与“其它折”,在对字编码时,反应速度很慢——这需将该折笔沿着折的方向跟到完,才能分出左右钩或无钩。
(B)
该法重码率要比本发明之重码率高得多。这是因为该法存在以下缺点引起的。故该法作辅助查字典仍不失其优越性,而作计算机进行汉字处理则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。
(1)
该法对汉字取四码,所以重码率很高是很明显的。该法作出的补充是增加一个“区分码”,而该“区分码”的位置本来在第3位,却最后取,因而影响取码规则的一致性、一贯性与简明性,更极大的影响输入汉字的反应与击键速度。
(2)
该法将“提”独立占一个键位,而事实上“提”笔在前二、末二笔者寥寥无几,所以意义不大;虽然该键位还代表艹,但以艹为部首的字仅300多个,如此占用一个键位太浪费。
(3)
四个部件氵、艹、木、口 仅作偏旁部首即一位码,不如本发明定义为部件即可在任意位置作编码有效利用率高。根据我们的统计资料,二者的差别是较大的。(较明显的?)
(4)
氵 在0键,其字约350个?又作结束键?
(C) 该法明显也存在难查字(特别对普通文化背景者,尤有书法习惯不标准但有普遍性者),却未提出对难字的解决方案,可见未得到实践的检验。
(D) 在笔画编排位置时,与普遍流行的“五笔画”次序矛盾。“五笔画”即一、∣、丿、丶(乀)、“折”在一些实现及工具书、文章中均有一致的排列次序,几成事实标准。前者相同笔画的编排位置与“五笔画”矛盾,这是已习惯了“五笔画”编排位置的绝大多数人不能容忍的。其后果是失去这些用户的支持。
本发明在编码设计及输入法设计时已考虑诸多因素,因而能避免很多缺点,其新颖性及优点总结如下:
(1)
取码反应速度快
(2)
笔画分布较均匀,因而有效编码空间较大,重码率适中,作人机交互输入非常合适。
(3)
几个部件利用率更高,重码率进一步下降。
(4)
高效编码与简易编码、容错码兼容并存,且后者不影响前者——因前者重码提示在前。
(5)
广纳各方“容错码”,做到人人能用,老少皆宜,不存在难字。利用计算机还能提示用户输入的是“容错码”及“建议用高效/标准码”。
(6)
0键预留作特殊功能
(7)
提供词编码可减小击键次数。特别地可通过输入词反过来得到一个组成该词的单字。
(8)
更适用于电脑特别是小型手持设备,进行“人机交互”处理汉字。
(9)
可扩充对GBK大字符集2万余汉字编码。